当前位置:主页 > 观音文化 > 观音建筑 > 正文

云南大理观音堂

来源:三亚南山寺 


     观音堂又名大石庵,清代曾设汛溏,故又称观音塘,在大理古城南上末村。始建于明代,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岑毓英重修。《重修观音塘殿阁碑记》记载: “大理府古妙香国,观音大士灵迹最多,而负石却兵一事尤灵而奇,府志备载其详,大石上旧有础石小阁,后建有殿宇。自迤西道达公鼎力重修,依石凿池,增以栏杆,阁后殿宇备极壮丽。”以后部分殿宇和厢房毁于水灾和杜文秀起义兵燹。清同治年间,清将岑毓英和杨玉科复修。观音塘分前阁、中殿和后殿,其中最具有特点的是前阁,内祀观音,阁建在一块名叫观音石的大石上,用大理石建造,四面围以大理石栏杆,雕龙画凤,十分雄伟壮观。观音大石上刻有佛像,玲珑剔透。相传,汉时曾有兵侵犯大理,观音化作一老妇,用草索负石吓退汉兵,故称“妇负石”。后人为纪念观音负石阻兵,于是在这块大石上修建了观音阁,供人参拜瞻仰。前人在“妇负石”上刻有一联:
  

    是大士负来,奠安蒙舍初开地;
  

    想娲皇炼就,留补人间未满天。
  

    清同治十二年,抚滇使者岑毓英在观音塘阁门上也亲题书一联:
  

    负石阻兵本菩萨心肠,显出英雄手段;
  

    画图擒贼托神仙幻梦,竟成将帅功勋。
  

    观音塘是大理市佛教协会驻地,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会,人们不仅朝拜观音,而且还开展各种文艺活动,将宗教、文化、集市贸易融为一体。现今观音菩萨已成为人们追求慈爱、正义和希望的象征。